
熱點文章
2017年暑期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學習情況匯報——梁育霞
本人在2017年8月1日至6日參加了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協會主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教練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藝術高級研修班”的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感覺到了職業教育教師學習的重要性,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中受益匪淺,同時也感嘆當今教育形勢下職業教育教師的責任重!現就學習情況簡要總結如下:
一、學習內容
(一)《如何組織高效的課堂教學》由杜崗坡老師((清華大學MBA、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清華科技園培訓中心培訓講師))主講。主要從營造學習氛圍、搭建課程結構、提升授課技能三個方面入手,講授組織高效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及經驗。學員們在課堂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結合自己的具體工作交流了感受和收獲。明白了組織高效課堂先要做好教學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再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采用一些方法及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由王文瑾老師(教育部職教所教學教材室原副主任、研究員、世界銀行與亞洲銀行首席職教專家、中國職教學會培訓部主任)主講。主要從營造學習氛圍、搭建課程結構、提升授課技能三個方面入手,講授組織高效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及經驗。主要從分析市場需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講授。分析了當今社會對勞動力質量標準的變化,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有了更高的標準,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給予數據支持的決策能力、非常規分析能力、非常規交流能力等等的21世紀需要的能力。職教教師不光是教會怎么做而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性培養學生的軟實力、軟技能。同時也告訴我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職教老師在課程開發上、教學策略的運用上、教學方法的選取上、教學評價方法的使用上要努力,同時王老師也教給了我們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
(三)《信息化視野下的教學藝術——新世代 新教學》由段露航老師(博士、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首席策劃、首屆全國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活動總策劃、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主講。主要從互聯網時代教育生態系統的變遷、新時代、新世代、新教學、魅力演繹: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慕課、微課案例分析、視頻課程制作的通用技巧與原則五個方面進行講授。主要分析了當代職業教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變遷,在新世代對職業教育考驗,同時也分享了一些在信息化視野下的教學手段的變化。講解了混合式教學、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在信息化支撐下的教學方式方法。
二、對“教練”及“教練式”的認識
國際教練聯合會(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簡稱ICF)的定義:教練(Coaching)是教練(Coach)與自愿被教練者(Coachee),在人格深層次的信念、價值觀和愿景方面相互聯結的一種協作伙伴關系。通過一個持續的流程,“挖掘、目標設定、明確行動步驟”,實現卓越的成果。教練也是知識的載體,是“專注于發展人的潛能”的一種技術和形式。教練是教練與被教練者彼此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教練技術”源于體育,是運動員奪冠軍、拿金牌的重要支持者。“教練技術”是通過方向性和策略性的有效問題,激發被教練者向發掘自己的潛能,向外探求更多的可能性,令被教練者更加快捷、容易的達到目標。在美國80年代,“教練”被引進到企業管理領域,同時“教練式”作為一門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 實踐證明,它是一個可以支持個人、企業、家庭和青少年成長的跨領域的技術和工具。教練不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而是支持你自己去發現早已潛藏在心中的屬于自己的最適合的答案;教練灌輸概念和知識,但他能支持你發掘自己的潛力和智慧;教練不會去平復你的情緒,而是支持你提升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教練不針對你的過去,而關心你的未來;“教練不是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信念與視野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教練猶如一面鏡子,反映當事人的真實現狀和局限,同時引發對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給對方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在《管子 心術篇》也有描述“無代馬走,使盡其力;無代鳥飛,使弊其翼。”所以教練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三、“教練式”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形成及作用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中,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并且在高職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無心向學、厭學、逃學現象嚴重,課堂紀律混亂等的問題持續存在。同時國際上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變革,形成了“教育是心理學工程”、“教育是啟動受教育者自身潛能”的觀念和思想體系,健全的人格教育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教育價值取向。促使了在高職教育中形成教練式教學方法。教師自動的把傳統式的角色轉化為教練式的角色,將教練技術中優化教學雙方關系、調整心態、鎖定目標、價值行動和優化人格等教練環節中的精髓部分借鑒到高職院校的精髓中來,最大限度的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開發潛能、培育學生真正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優化人格、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社會急需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同時,在“教練式”教學中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教學相長,有利于教師的進步。
四、學習后的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今后的高職教育教學工作充滿信心,同時也對自己發出了更高的挑戰。主要的體會有一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按照新世代的要求,把“教書匠”式的教師角色轉變為“教練式”的角色,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關注學生的成長,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發現學生多方面的 優點,欣賞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改變教學方法,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自己獲取知識,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 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大膽嘗試,積極實踐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及時把學到的觀念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工作中相信學生有改變他們自己能力,幫助改變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三)合作學習,提高能力? 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增進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改進數學課堂教學,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加強聽課和評課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定量分析。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師間的交流互動、共同發展,每位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課堂教學可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環境,在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教師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在實踐教學中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可整體提高教學水平,也可使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
?(四)直面機遇,迎接挑戰? 通過學習,也發現了自己在從事職業教育中的不足和困惑。面對當今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尤其是職業教育中對教師的要求,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只有不斷學習改變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發展成“教練式”教師,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培養適合社會需求和發展的合格的人才。
- 上一篇:2017年暑期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學習情況匯報——王愛梅[ 10-24 ]
- 下一篇:2017年暑期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學習情況匯報——楊曉玲[ 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