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视频网址,手机毛片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天堂久久,亚洲精品久久网白云av,日韩欧美综合,国产专区视频在线观看,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大学生

“教學診改”如何消除傳統“評估”痕跡

作者: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7年5月9日10版 發布時間:2017年05月10日 點擊數:1,018 字號:【

關注“教學診改”③

    職業院校的“教學診改”工作,眼下正在全國18個省份的27所中職和27所高職院校進行試點,成為與前幾年中高職院校“國示范”評估齊名的熱點事件。2016年6月,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省級專家委員會業務培訓班、院校長(書記)培訓班在江蘇省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企業和團體的2234名代表參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堪稱空前。短短19天內,培訓班開班28期,如此密集培訓、高強度推進、大面積覆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國示范”評估。

    對此,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改”專家委員會主任楊應崧教授曾專門撰文,從工作目標、運作動力、標準設置、組織主體、教育行政部門角色、指標體系、運行形態、操作方法等8個方面闡述了“診改”與管辦評分離背景下傳統“評估”的區別,并多次在各種培訓會上特別強調,教學“診改”不等于傳統“評估”。

    然而,站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和基層職業院校的角度,“診改”如何才能不被當作“評估”來推進,又如何才能不被當作“評估”來迎接和應付?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系統架構。

    在思想認識上消除傳統“評估”的被動應付思維

    不管是綜合評估還是專項評估,也不管是終極驗收還是階段評估,我們對于“評估”都不陌生。在傳統的評估環境中,“迎評”遵循的是一種被動應付的思維模式,教育主管部門出具評估標準,學校對照評估細則準備材料,專家組核查“材料”、察看現場、打分、反饋,最后評出一個結論性質的等第。顯然,在所有的操作過程中,學校始終都是處于被動接受、疲于應付的地位。

    然而,此次“診改”不同于傳統的“評估”,在“診改”過程中,學校不是被“評估”“打分”的對象,專家組也不是掌握生殺大權的裁判,而是為學校提供“體檢”服務的醫生,他們專門研究且非常熟悉影響學校健康運行的各項指標(即診斷點),并根據學校的各項指標現狀,對學校的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意見。因此,在“診改”工作中,學校的任務不是為了被動地“應付”專家,而是主動地配合專家,探病源、求藥方,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在組織架構上消除傳統“評估”的選人用人思路

    說到“評估”,許多人都忍不住會心一笑。毋庸諱言,但凡“評估”都免不了要“做材料”、整臺賬,因而在所有接受過評估的學校,一定都有一套會寫材料、會整臺賬、擅長接待的專門班子,都曾成立過迎評辦公室,而“迎評辦”的負責人則是通曉校情、能夠對學校各種資源進行通暢調遣的權威人士。為了取得“評估”勝利,學校領導往往在選人用人上特別重視,輕則給予加班津貼,重則提供職務上升空間,以“引導”其全力以赴。在傳統的“評估”氛圍下,能否“通過”評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關鍵少數”,而與普通師生相關不大,因而校長重視“選人”便在情理之中。

    然而,眼下的“診改”更看重如何去“診斷”學校目前的運行狀態,更看重如何去科學地改進、調整和提高。相比之下,以前的傳統“評估”堪稱是一種“投機活兒”,而現在的“診改”則是一種“技術活兒”,而且這些“技術活兒”還需要由學校自主來完成,因而學校在選人用人上必將更加注重選拔那些善于思考、責任心強、精通教育規律、熟悉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實干分子,而以往的臨時機構“迎評辦”也將被常設機構“診改辦”所替代,成為學校科研型、學術型骨干教師的成長搖籃。

    在流程設計上消除傳統“評估”的依葫蘆畫瓢思路

    反思總結以往的各種“評估”,“迎評”流程其實非常簡單。就被評估的學校而言,首先是由學校領導外出開會領“任務”、摸“情況”,然后回校召開動員大會,強調通過評估何等重要,許諾通過了評估有何“說法”。接下來便是成立各種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分頭準備迎接專家組。在這種氛圍下,“迎評”其實已被當作“項目”,限期完成,“功成即止”。

    然而,“診改”是一份越做越精的工作、有始無終的循環,是職業院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的工作過程,是為了引導和幫助職業院校發揮教育質量保證主體作用,自主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工作,逐步建成“覆蓋全員、貫穿全程、縱橫銜接、網絡互動”的常態化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體系。

    因此,在“診改”工作的流程設計上,不應注重投專家組所好、討好專家,而應強調學校的個性化處理和創新型規劃。除常規的大會動員統一認識之外,專門研討如何進行科學的人才培養數據采集,專門探究99個“診改點”之間的聯系,探討不同的數據狀態的成因,及其對整個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教會大家都能看懂人才培養數據,通過數據診斷病情、查找病因,最終對癥施治。按照這樣的流程工作,“診改”定然不會跑偏,學校發展必將越來越步入良性循環。

    (作者: 王壽斌,浙江永嘉學院教授、副院長